同安封肉、姜母鴨、佛跳墻……春節,走進廈門各大商超,在市民的購物車中,預制菜成為高人氣選擇之一。與此同時,在銀祥、安井等一批廈門本地龍頭食品企業,預制菜生產線正開足馬力加緊生產,全力保障市場需求。
去年11月,我省發布《加快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提出在廈門同安等地發展以肉產品為重點的預制菜產業基地。廈門率先在全省發布關于冷藏預制菜的食品安全團體標準,出臺預制菜產業扶持政策,多措并舉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細分市場 企業走前端
蒸煮器內,肥瘦相間的同安封肉冒著熱氣;流水線上,一只只姜母鴨被真空包裝……在位于廈門市同安區的廈門銀祥肉品產業園區,生產線上一片繁忙。
“最近預制菜銷售進入旺季,各條生產線都在加班加點,保障訂單按時交付。”廈門銀祥肉品產業總裁林強說。
“我們做預制菜已經十多年了,研發上,我們擁有肉食品安全生產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也建立了自己的物流渠道和銷售體系。”林強介紹,以前企業的預制菜品更多走B端市場,供應餐飲行業的半成品菜品,現在也直面C端市場,拓展更多業務。
在銀祥的產品展示中心,除了傳統閩味代表姜母鴨、同安封肉等,還有土耳其風味烤羊排、泰式打拋豬頭等預制菜產品。銀祥肉品產業總裁助理陳映紅介紹,銀祥搭建團隊打造產品研發中心,可生產百余種預制菜。
“對于C端來說,主要側重打造‘好吃難做’的爆品。”安井凍品先生總經理倪如鐵介紹。目前,安井進一步細分品牌市場,旗下品牌安井小廚側重餐飲行業菜肴,凍品先生則聚焦C端預制菜,已擁有小炒牛肉、魚香肉絲等產品。
建立標準 助行業發展
“有了預包裝冷藏膳食食品生產許可證,我們就能為更多客戶和消費者服務了。”拿著許可證,見福集團總裁助理黃立榮欣喜地說。
預包裝冷藏膳食也叫作“冷藏預制菜”。目前,廈門市共有12家企業從事預包裝冷藏膳食生產加工,2023年總產值有望超過10億元。但對于以米飯、面條、飯團為代表的預包裝冷藏膳食,國家尚未出臺對應的安全標準,也沒有適用的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這意味著企業無法申請相關的食品生產許可證。
去年12月,廈門公布了《供廈食品預包裝冷藏膳食》《預包裝冷藏膳食生產經營衛生規范》兩項團體標準,對預包裝冷藏膳食的食品安全指標、包裝要求以及生產、貯存和配送等作了規范要求,填補了我省冷藏預制菜標準空白。
“過去從事冷藏預制菜生產加工,只能申請中央廚房或集中用餐配送等食品經營許可,或在自家門店銷售,產品流通范圍受限。”黃立榮說,位于海滄區的見福產業園預制菜中央廚房的日生產規模為10萬份左右,可實際生產數量不到五分之一,“產品走不出去,產能自然釋放不出來”。
“此外,我們產品的實際保質期可達48~72小時,但以中央廚房的形式供餐,食品銷售期被限定在24小時,過期產品只能予以銷毀。”見福集團董事長張利表示。
廈門出臺的這兩項冷藏預制菜行業標準,不僅對預包裝冷藏膳食進行規范,還將食品銷售期限從24小時延長至48小時。廈門市市場監管局配套出臺惠企政策,明確企業可以使用《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以及預包裝冷藏膳食團體標準,作為申請食品生產許可證后監督檢查依據,對新業態實施包容審慎監管。
政策引導 育產業集群
經過多年發展,同安區已有預制菜相關企業91家,排名廈門市第一,可提供500多種菜品,涉及全國八大菜系,涵蓋即食、即熱、即烹和即配等全部類別。2021年,同安區預制菜產業鏈產值達157.14億元,預制菜核心產業產值達62.75億元。
去年底,同安區成立了預制菜產業發展聯合會,搭建行業交流平臺,率先在廈門市出臺了加快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政策,從產業園區建設、供應鏈平臺建設等12個方面加大對預制菜產業的培育扶持力度。此外,東南預制菜產業研發中心和產品展示中心計劃雙雙落地位于同安新城的廈門科學城內。研發中心將推動廈門市預制菜龍頭企業與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開展合作,進行預制菜關鍵核心技術的產業研發和成果轉化。
“目前同安區已初步形成龍頭引領、閩味驅動、串聯上下游產業發展的預制菜業態。我們將持續發揮政策導向作用,進一步推動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同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轉自福建日報2023年2月4日版